多年来米涂配资,过去的老楼流行起加装电梯,但是意见很难统一。
老小区装电梯,本来是好事。老人多,上下楼方便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麻烦很大。最想装的是五六楼,最反对的是一二楼。三四楼在中间犹豫。
为啥一二楼死活不同意?因为以前那种装法(叫“半层入户”)问题很多:
1. 怕伤房子:装那种电梯,要在楼梯间打洞改门。这地方正好有楼房的“圈梁”(一种重要的支撑结构)。打断圈梁,墙容易裂,房子整体性变差,更不耐震。老房子很多是砖混加预制板,本来就不太结实。电梯装上后,整天震动、拉扯,对地基不好的老楼更危险。时间长了,房子可能下沉、开裂,寿命变短。
2. 一二楼吃亏:没电梯时,一二楼最方便,最抢手,房价也高。装了电梯后,五六楼方便了,一二楼反而成了最差的:用不上电梯,还要忍受缺点。电梯挡光,有噪音,最关键的是,房价可能跌了。一二楼住户看着这电梯就来气,很容易和高层邻居闹矛盾。以前关系好的邻居,可能见面都不说话了。
3. 还是不方便:半层入户的电梯,到了楼层还得爬半层楼梯。坐轮椅的、推婴儿车的、腿脚不便的老人,还是没法直接到家门口,没真正解决问题。
那怎么办呢?果然是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!
后来,有人想出了个新办法,叫“平层入户”。这个法子一出来,大家慢慢觉得行了。
平层入户是啥?简单说:电梯直接停在你家门口那层米涂配资,开门就是家,不用再爬楼梯。
这个法子好在哪?
1. 真方便: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步到位。电梯门一开,直接到家。坐轮椅的、推婴儿车的、拿大件行李的,都方便极了。彻底解决了上下楼难的问题。
2. 多送个“阳台”(连廊):电梯停在家门口,需要建一段悬空的走廊(连廊)连接电梯和家门。这段走廊可以封起来做成“阳光房”,大概多出10平米左右。你可以用来晒太阳、喝茶、放点东西。相当于白得了一个小房间,很实用。
3. 不伤房子主体:这种装法,电梯和连廊是单独在外面“挂”上去的。主要靠自己的钢架(井架)和柱子支撑,只是轻轻“靠”在楼房外墙上。不需要打断原来楼里的圈梁,对老房子的结构影响小很多。电梯和连廊的重量是它自己扛着,就算电梯坏了,也不会把楼拉坏。大家担心的安全问题减轻了。
4. 给一二楼也“送阳台”:这是关键!新方案提出,就算一二楼不用电梯,也给他们建同样的连廊(阳光房),而且这个钱由其他要装电梯的楼层(主要是三楼以上)来出。对一二楼来说,这相当于白得近10平米的空间。这个补偿很实在。采光、噪音、房价的问题虽然不能完全解决,但多了这块地方,心里平衡多了,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小了。
总结一下,平层入户为啥能让大家服气?
高层满意:真正实现了方便上下楼,尤其是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。
房子安全:对老楼结构破坏小,大家放心点。
一二楼得补偿:白得个“阳光房”,损失得到一些弥补,心里舒服点。
有数据说话:广州有个小区用了平层入户,92%的住户说好。而用老办法(半层入户)的小区,只有67%的人满意。差距挺大的。
当然,平层入户也不是完美的:
1. 看户型:电梯门要开在家门口,你家门口那面墙最好是客厅或阳台的外墙。这样开门方便,也好改造。如果电梯门对着你家厨房或卫生间的墙,那就很难改,甚至没法装。
2. 花钱多:因为要多建那段连廊(阳光房),用的钢材、玻璃也多,所以整体费用比半层入户贵不少,大概贵40%左右。这笔多出来的钱,需要住户们商量好怎么分摊。
所以说,老小区装电梯难,难在利益平衡。以前的办法只想着方便高层,没管一二楼的损失,所以闹矛盾。平层入户这个新法子,聪明在两点:一是技术上尽量不破坏房子;二是实实在在地给受损的一二楼做了补偿(送阳光房)。
道理很简单:让人家吃亏的事,人家当然不同意。想办法让人家也得点好处,或者少吃亏,事情就好商量了。装电梯这事,光讲“大家方便”的大道理不行,得照顾到每一层住户的实际利益,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会吃亏的住户。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,这事才能办成。平层入户这个方案,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,所以效果比较好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