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都讯 “通过家长接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骚扰电话可知金顶配资,此类信息泄露较为普遍,甚至形成了产业链。”广州市政协委员、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说道。
日前,南都校探特别发起“学生信息泄露调查”,通过跟踪采访多位持续遭遇信息骚扰的家长,并深入暗访相关黑灰产业链,揭开这一困扰家长已久的问题背后的真相。
有专家建议,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及时排查学籍系统、教学管理类APP的数据安全漏洞;教育部门加强源头管控,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;监管部门联合通信部门,开通快速举报通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日前有关部门发出提醒,要求广州各学校排查官网、公众号上相关新生注册通知中的信息采集链接,是否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。
“明显违法,情节严重者或构成犯罪”
据调查,有中考家长填过教育机构的在线问卷,然后信息遭到泄露导致骚扰电话不断,网络社交平台充斥着许多公开贩卖家长信息的帖文。
“这些行为已明显违法,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构成犯罪,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”浙江恒霁律师事务所律师卢琼认为,从民事责任角度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032、1033条明确规定,自然人隐私权受严格保护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刺探、侵扰、泄露、公开他人隐私。教培机构未经同意获取并拨打家长电话,干扰其私人生活安宁,明显违背此规定,家长有权要求停止侵害、赔偿损失、赔礼道歉等。
从行政责任角度,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类似规定,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和诚信原则,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。同时,若教培机构非法获取信息对考生、家长进行恶意频繁骚扰,导致考生、家长生活秩序混乱,影响社会治安,同样可以适用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。
最后从刑事责任角度分析,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。若相关机构、人员非法获取、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达到“情节严重”标准,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金顶配资,面临刑事处罚。
有关部门要求广州各学校排查
日前,南都N视频记者从教育系统业内人士了解到,相关部门发出提醒,个别学校新生注册登记环节采集学生个人、家庭信息,但未同时落实必要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(特别是未成年人)导致部分学生家长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。
为此,要求各学校迅速开展排查,学校官网、公众号上相关新生注册通知中的信息采集链接,是否已经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规律法规要求,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公开收集、使用规则,明示收集、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,并经被收集者同意。如发现存在违规情况,请立马整改。
有平台业内人士表示,在治理黑灰产方面,平台在不断升级治理手段。比如,加强对违规内容的识别和治理。包括通过大模型、人工审核等方式,加强违规内容特征识别、账号特征识别,不断升级治理策略、内容推荐策略,降低相关内容在平台内的发布率、推荐率。
“黑灰产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会把用户导流至私域场景,进而提供违法违规服务。”该人士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,平台也在加大力气识别“站外导流行为”,进而判断是否为灰产,进行治理。对于聚类特征明显的违规内容/账号,平台也会把有效的线索提供给有关部门,争取形成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实质性案件打击,斩断源头;治理团队也会定期梳理用户提供的举报线索,针对一些聚类性问题或典型黑灰产特征,升级治理策略。
建议
开通骚扰信息快速举报通道
对教育类应用开展专项检查金顶配资
“自孩子初三的寒假开始,就不断接到教培机构和学校的骚扰电话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同时,我作为小学校长,看到不少家长也遇到相似的情况,我更能理解其中的风险。”身为今年中考家长,频繁接到突如其来的招生、学科培训电话,广州一小学校长张宇(化名)既担心信息泄露背后的安全问题,又不得不花精力应付。
因此,他建议,除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及时排查学籍系统、教学管理类APP的数据安全漏洞,监管部门可以联合通信部门,开通针对教育类骚扰信息的快速举报通道。针对个人信息的泄露,必须溯源落实到泄密的人、流程和节点,接到举报后监管部门及时核查。对违规宣传的机构和学校,还可按“缩减招生计划甚至取缔资质”来处理,形成震慑。
胡国胜也有类似看法,认为教育部门要加强源头管控,定期开展内部排查。同时,他建议,联合市场监管部门,对教育类APP开展专项检查,如发现泄露个人信息APP,可责令其下架;网信部门进行技术赋能,推行“网络安全指数”评价,将平台治理成效纳入企业信用评级;公安部门采取打击措施,大力侦查办理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,保护个人信息。
“在监管方面,相关部门要严肃处理收集、滥用个人信息的教培机构或个人;在宣传方面,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广大学生、家长进行提醒,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。”胡国胜说道。
处于中考季的考生和家长如遇到类似信息泄露情况,张宇建议,接到骚扰电话后可以记录对方信息,如机构名称、宣传内容,方便后续进行举报;平时注册学习类APP时,要多留意权限设置,非必要不提供孩子成绩、报考意向等敏感信息。
“说到底,中考本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节点,家长和学校都希望孩子能在安心的环境里选择未来。把信息安全的‘门’守好,才能让家长少些顾虑,让招生环境更干净。”张宇说道。
对策
建立教培机构黑名单及信用惩戒机制
“对教培机构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,建立行业黑名单及信用惩戒机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。这既是弥补法律惩戒威慑力不足的重要手段,也是规范行业秩序、强化源头治理的关键举措。”
卢琼还提到,法律处罚侧重“事后追责”,黑名单与信用惩戒侧重“事前预防”和“事中监管”,二者结合可构建“惩处—公示—限制—修复”的全链条治理体系,既让违法者付出法律代价,也使其在商业竞争中难以立足。
原因在于,教培机构滥用信息往往具有持续性、隐蔽性,部分机构可能在受罚后换壳经营、重复违法。黑名单机制可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,将违法机构及其关联主体纳入“重点监管名单”,从商业生存层面形成持续约束。
在她看来,教培行业高度依赖家长信任,信用污点对其招生、品牌声誉的打击远胜于单次罚款。例如,将滥用信息的机构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,家长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机构信用记录,形成“失信即失客”的市场倒逼机制,迫使机构主动规范信息使用行为。
南都调研 总第785期
采写:南都校探
制图:杨存海(豆包AI)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